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(公元503年),取佛教十方广布之意,为南岳衡山“四绝”风光之一。也是佛教传入南岳的第一古刹。由惠海禅师创建.
唐时改为“方广圣寿寺”,宋初又赐“方广崇寿禅寺”。明清多次重修。清道光年间,陕甘总督曾国荃费白银2万两予以重修,至有现存规模。宋徽宗曾御书“天下名山”匾额。寺右有“二贤祠”,为纪念朱熹、张拭而建。
寺前沿溪有“洗衲石”“补衲石”“啸台”“恋响”等石刻。寺周有八座山峰,如莲花瓣,寺居莲心。谷深树密,有娑罗树、红豆杉、银雀、香果等珍稀树种,其中伯乐树和红豆杉为冰川后期幸留树种。
游人到此有“幽深”之感,故前人有“不到方广,不足以知其深”之说,附近还有王夫之隐居多年的“续梦庵”和黑沙潭、狮子山原始次生林等景点。